Monday, March 17, 2014

小孩睡不安穩?是因為大人的情感回應太低?


妳是「情感回應度」低的媽媽嗎?寶寶可能會因此睡得不安穩喔!

有些人說,應該在小孩每天入睡前都進行一些固定的互動,讓小孩知道睡覺時間到了。但是,怎樣的互動才會對小孩的睡眠品質有幫助呢?

2010 年,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影響「寶寶睡覺的安穩度」的最重要因素,並不是儀式般的互動、也不是制式的擁抱和觸摸,最關鍵的,是「媽媽的情感回應度」!

他們測試五種在睡前可能會影響寶寶睡眠品質的因素,包括親密接觸(擁抱)、普通接觸(觸摸)、靜態活動(例如閱讀)、餵奶、以及「媽媽的情感回應度」。

結果發現,只有「媽媽的情感回應度」和寶寶睡眠品質顯著相關。也就是說,如果在寶寶睡覺前,媽媽在情感上能恰當地回應寶寶的需求和反應,寶寶就會睡得比較安穩。而其他幾項因素都沒有顯著關係。

在研究錄影資料中有兩個例子,顯示出「情感回應度」高與低的兩位媽媽和寶寶互動的過程:

「情感回應度」高的其中一位媽媽的舉動:「媽媽持續注視六個月寶寶的臉,當寶寶發出聲音時,媽媽就會馬上輕聲的說『沒關係』。媽媽也會適時的調整寶寶的姿勢讓寶寶可以輕鬆吸奶。親餵完後,媽媽會擁抱並輕輕幫寶寶拍嗝,然後把寶寶放下入睡。」

「情感回應度」低的其中一位媽媽的舉動:「當兩歲的小孩對媽媽閱讀的內容失去興趣時,媽媽仍不斷要求小孩專心聽。要入睡前,小孩一直在床上扭動,不太安穩。媽媽重複地叫小孩閉上眼睛躺好,並威脅說若不趕快睡覺就要沒收他的玩具。」

科學家認為,良好睡眠的前提,是要先確定自己處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之中。如果爸媽們能透過適當的情感溝通讓小孩安心,寶寶就會覺得自己處在一個安全的環境,就能安穩入睡

妳是哪一種媽媽呢?希望這個研究發現對妳會有幫助~



臉書討論:https://www.facebook.com/pojanghsieh/posts/471493539643285


--
註一: Teti, D.M., Mayer, G.E., Kim, B-R., & Countermine, M. (2010). Maternal emotional availability at bedtime predicts infant sleep quality.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4(3), 307-315.

註二:受測家庭的寶寶年紀介於 1-24 個月之間

註三:所謂的「情感回應度」或「情感可得度」(emotional availability),就是媽媽在情感上恰當回應寶寶需求的程度。此能力可以透過四項指標來衡量:
1. 敏感度(敏銳察覺並回應寶寶反應的能力)、
2. 組織度(以正面、安靜的方式安撫寶寶入睡的能力)、
3. 非強迫度(尊重寶寶自主與個人空間的程度)、
4. 無惡意程度(克制自己不用負面情緒與寶寶互動的能力)。

註四:再次提醒大家,這只是「相關性」實驗,並不是「因果」實驗。也就是說,寶寶睡不穩和媽媽的情感回應度有關,但並不一定表示寶寶睡不穩就是媽媽的低情感回應度所造成。例如,也有可能是因為寶寶本來就每天睡不穩、每天盧,才導致媽媽不耐煩、情感回應度降低。兩者的因果關係還有待驗證。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