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30, 2015
夢遊殺手
撰文/James Vlahos
翻譯/謝伯讓
2005年6月27日,美國明尼蘇達地區睡眠障礙中心來了一名男子,外表看來並無異樣。但就像其他數千名病人一樣,亞多佑(假名)會夢遊。他是個26歲的大學生,來自肯亞,從孩提時代就會夢遊。然而最近他的夢遊症狀越來越嚴重。
亞多佑在那年二月結婚,他太太常被他搖醒,赫然發現他站在床前、嘴裡說著含糊不清的囈語。她嚇壞了,只能努力叫醒亞多佑,而他醒來後卻什麼都不記得。他們住在明尼亞波利市郊的單臥房公寓,亞多佑的夢遊使這段才剛開始的婚姻變得緊張。亞多佑的主治醫師在轉診單上寫到病人的太太「有時候被他的行為嚇到,不過並沒有受傷。」
睡眠中心的醫師診斷亞多佑之後,要他在8月10日回診接受整夜的腦電圖檢查,測量他睡眠時的腦波。在那天夜裡,亞多佑開始扭動並用力拉扯連接電極的線路,甚至還扯下幾撮頭髮。但是他並沒有醒過來。
隔天早上,睡眠中心的主任波尼曼(Michel Cramer Bornemann)告訴亞多佑,根據腦電圖研究結果,他罹患的是無快速動眼異睡症(non-REM parasomnia,異睡症泛指所有惱人的睡眠障礙)。波尼曼向亞多佑描述他扯掉感應器的情況,並問他:「你記不記得有疼痛或拉扯的感覺?」「沒有。」亞多佑毫不猶豫地回答。
Saturday, May 16, 2015
我們容易受騙,是因為大腦漏洞百出
文/謝伯讓(《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時報出版。)
但是,羅馬並非一日而成,大腦也一樣。今日的人類大腦,是在演化的過程中慢慢一點一滴的修正錯誤後才成型的。雖然大腦已經功能強大,但它絕非不會犯錯。畢竟,演化的過程只選擇出了「足以幫助生物體贏得競爭或繁衍的大腦」,而尚未選擇出「永不犯錯的完美大腦」。
事實上, 在殘酷的演化過程中,大腦為了幫助我們在瞬息萬變的野性世界存活,它時常會選擇犧牲「正確性」來換取「速度」。
而且如果我們仔細檢驗的話,就會發現大腦根本就是漏洞百出。大腦時常會錯誤的處理周遭資訊,導致我們被各種資訊所欺騙。不過,由於這些錯誤多半不會影響到即刻的生死存亡(要不然,我們早已經在演化的過程中被淘汰),人們大多覺得這些小錯誤無關痛癢,很多時候,我們甚至察覺不到自己已經被騙。
更糟的是,到了21世紀的數位時代,資訊量以前所未見的速度狂增猛漲,並且時常以網路和電子科技的數位方式出現在生活之中。數位化的資訊格式,讓人們可以更精巧的改變其中的各種參數,以做出各種多彩多姿的呈現方式。在簡單的把玩與實際操作之後,許多天生的心理學高手(商人、推銷員以及詐騙集團),很快就發現了人類大腦的缺陷,並開始巧妙的操弄各種生活中的資訊以製造騙局,而我們也經常落入這些陷阱之中。
在揭露各種生活騙局之前,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人們(大腦)容易受騙的三個根本原因。其中的第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其實是活在大腦創造的虛擬世界中。
Sunday, May 03, 2015
我的新書《都是大腦搞的鬼》節錄
新書可以訂購了!
金石堂:http://goo.gl/qpSGbn
我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讀書時,校方給的獎助學金總是算得剛剛好,每個月都一分不差的花到見底,實在是存不到什麼錢。由於經濟拮据,但有時又會想吃亞洲食物,於是我常常會去鎮上一家價格便宜、食物尚可的吃到飽中式自助餐。這家餐廳有個特色:音樂輕快、盤子不大,而且服務生不常來收餐盤。每次去這家店,我總是會莫名其妙的吃很快,好比在行軍打仗似的,囫圇吞棗後便匆匆離去。
一直到快要畢業時,我翻譯了一本美國飲食心理學家寫的書《瞎吃》(Mindless Eating)後才終於恍然大悟,原來這家自助餐店的老闆是大隱於世的心理學達人啊!音樂輕快、盤子很小、外加不收餐盤,全都是提高翻桌率的狠招!
想提高翻桌率?餐廳老闆應該這樣做!
《瞎吃》的作者,是美國康乃爾大學的汪辛克教授(Brian Wansink)。他曾經在一項研究中發現,餐盤或包裝的大小,會偷偷的影響消費者的食量。汪辛克教授的研究團隊在電影院前發放免費的爆米花,有些人拿到中桶爆米花,有些人拿到大桶的(無論中桶或大桶都是容量多到一般人吃不完)。結果發現,當觀眾獲贈大桶爆米花時,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吃下的量,竟比獲贈中桶 爆米花的觀眾多出45%。
幻覺與大腦
幻覺的定義究竟是什麼?我們到底有沒有依據可以判斷幻覺?幻覺產生時有何神經生理變化?事實上,從主觀經驗的角度來看,知覺與幻覺並沒有明顯不同。我們號稱的「真實」知覺,可能只是大腦選出的一個最接近真實的幻覺。只有當幻覺很突兀時我們才會發現,其他時刻你其實都被蒙在鼓裡。
文/Sam McNerney
譯/謝伯讓
幻覺常常和精神疾病連在一起,比方說,電影《美麗境界》中的數學家約翰‧奈許(John Nash)就因為精神分裂,而飽受幻想之苦。不過許多精神健康的人也會出現異常知覺。
英文的「幻覺」(hallucination)一詞,是由十七世紀的醫生作家布朗(Thomas Browne)所提出。雖然更古老的文獻和醫療記載中都曾提到這種例子,但大多數案例都沒有被仔細檢驗,其中有不少,都是因為遭到醫界忽視。畢竟,好幾個世紀以來,許多腦部疾病都被推說成是心理疾病;再者,患者大多害怕向醫生訴說幻覺經驗後,以免自己會被貼上「精神有問題」的標籤。
到了十九世紀中,此領域逐漸發展成熟,我們對幻覺的了解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許多問題仍有待回答。「幻覺的定義五花八門,而且我們也不知道產生幻覺的主要過程,」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所的貝爾博士(Vaughan Bell)說道。現在我們就帶大家來探索幻覺如何迷惑人們的嗅覺和視覺,以及新研究如何為這個奇特的腦科學領域帶來曙光。
嗅覺:嗅幻覺會使人聞到舒服或噁心的氣味。
有時清新,有時噁心,你的大腦可以讓你聞到不知哪來的氣味,其原因至今不明。雖然嗅幻覺包括了氣味與味道,但其內容千變萬化。哈佛醫學院麥克林醫院的臨床心理學家利汪多斯基(Kathryn Eve Lewandowski)解釋道:「有嗅幻覺的人常表示他們聞到了腐壞和燒焦的魚,這情況會一再發生。不過有些病人會聞到令人覺得舒服的氣味,像是花香。」
嗅幻覺跟另外各種感官幻覺一樣,也和精神疾病有關。利汪多斯基的一項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精神分裂)以及躁鬱症患者當中,有大約15%的人會出現嗅幻覺。她也發現,嗅幻覺也和味覺與觸覺一樣,都與憂鬱症、遺傳性情緒疾病以及早發的精神疾病有關。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