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09, 2014

高手盲點(定勢效應)


是「老狗變不出新把戲」,或是「舊愛還是最美」?原來是大腦對熟悉方法的偏執,讓我們看不見其他可能的選擇。

撰文/畢拉里(Merim Bilalic)麥克勞(Peter McLeod)
翻譯/謝伯讓

定勢效應是指大腦傾向採用熟悉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並頑固地忽視其他可能的方法。心理學家早在1940年代就發現了這種心理現象,但直到現在才對它的機制有深入了解。最近一項追蹤眼球運動的實驗發現,精通棋局的棋手,反而對於棋盤上其他可能更好的下法視而不見。

在 1942年的一項經典實驗中,美國心理學家路琴(Abraham Luchins)要求受試者以假想自己裝水或倒水的方式去解開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例如,想像手上有三個空水壺,容量分別是21、127 和 3 單位,然後設 法把水在水壺之間倒來倒去,以得到剛好 100 單位的水。操作次數沒有限制,但是每次盛裝或倒出的水量都必須是這三個容器的容量之一。正確的方法是先裝滿 127 單位的水壺,再用這個水壺倒滿21單位的水壺,原先水壺的水量便剩下 106 單位,最後再裝滿並倒空 3 單位的水壺兩次,就可以得到 100 單位的水了。

路琴讓受試者嘗試好幾個問題,每個問題都可以用類似的「三步法」解開,受試者也都很快完成。但接下來,當他給受試者一個可以用更簡單、更快速方法解答的問題時,受試者卻沒發現較簡單的解法。

這一次,路琴要受試者利用 23、49 和 3 單位的水壺得出 20 單位的水。答案很簡單吧?只要...


只要裝滿第一個水壺,再用它倒滿3單位的水壺一次就行了,也就 是 20-3=20。但是,很多受試者仍持續用老方法來解決這個比較簡單的問題,也就是用裝滿 49 單位的水壺先倒滿 23 單位、再倒滿3單位兩次,即 49-23-3-3=20。而當路琴給受試者的問題不能用熟悉的三步法而只能用兩步驟解答時,受試者都放棄了,並喊說這根本無解。

這項水壺實驗是「定勢效應」(Einstellung effect)的相關研究中,最為人所知的實驗之一。定勢效應是指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傾向採用熟悉的方法,通常是最先想到的方法,而且這個方法會一直盤踞心 中,並使人忽視其他可能的方法。

在大部份的狀況下,這種思考方式很有用,例如,當你成功找到一種剝大蒜的方法,之後需要用大蒜時,就沒有必要再嘗試其他的方法了。不過,這種認知捷徑的缺點,就是有時會讓人忽略了其他更有效或更適合的方法。

根據路琴的這些早期實驗結果,心理學家找來了各種技能的新手和專家在實驗室中進行各種心智作業,結果成功再現了定勢效應,但是當時的心理學家仍然不清楚定勢效應究竟如何發生以及為何發生。最近,我們透過記錄西洋棋高手的眼球運動,終於解開了這個秘密。我們發現,採用認知捷徑的人對周遭的一些細節幾乎視而不見,這些細節可能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法。新的研究也顯示,心理學家過去發現的多種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例如一些常常會在法庭和醫院中出現的認知偏誤,事實上都與定勢效應有關。

【科學人2014年第148期6月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