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認為,心靈在我們死後還會繼續存在?
當美國民歌手艾瑞絲.狄曼特(Iris DeMent)用甜美又帶點鼻音的民歌唱腔唱出「讓神秘繼續」(Let the Mystery Be)這首有關死後世界的謙遜詩歌時,我們總會情不自禁地點頭附和,對於這種行為,我們應該感到奇怪才對。事實上,當我們談到「大去之後」究竟會歸向何方 時,令人感到神秘之處其實只有一點:為什麼我們會如此深信它很神秘?畢竟,大腦和其他器官一樣,都是人體的一部份,而心靈(mind)只是大腦運作的產 物,它比較像是個動詞而非名詞。我們為什麼會疑惑心靈在肉體死後去向何處?它不是應該理所當然地隨之消逝嗎?
然而,世界上各種文化與民族都相信,心靈可以超越死亡而以某種形式延續下去,或者至少無法確定心靈在 人死後究竟發生什麼變化。我在心理學方面的研究使我相信,這些非理性的信念既不是源自於宗教,也不是人們在面對虛無時感到恐懼而創造出來的自我保護念頭, 這些信念其實是自我意識不可避免的副產物。由於我們從來不曾經歷過失去意識的狀態,因此無法想像死亡將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覺。事實上,問題就在於死亡是無 法被我們所感知的。 對於「死亡極為神秘」這種普遍的看法,學者通常會認為,那只不過是人們因為渴望相信「死亡並非終點」,而產生的情緒性念頭。的確,社會心理學中赫赫有名的 「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就主張:「心靈延續」的信念以及其他一些比較隱晦的想法、行為與心態,都是人們為了減輕對「自我不存在」的極度焦慮,因而產生的反應。
然而,世界上各種文化與民族都相信,心靈可以超越死亡而以某種形式延續下去,或者至少無法確定心靈在 人死後究竟發生什麼變化。我在心理學方面的研究使我相信,這些非理性的信念既不是源自於宗教,也不是人們在面對虛無時感到恐懼而創造出來的自我保護念頭, 這些信念其實是自我意識不可避免的副產物。由於我們從來不曾經歷過失去意識的狀態,因此無法想像死亡將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覺。事實上,問題就在於死亡是無 法被我們所感知的。 對於「死亡極為神秘」這種普遍的看法,學者通常會認為,那只不過是人們因為渴望相信「死亡並非終點」,而產生的情緒性念頭。的確,社會心理學中赫赫有名的 「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就主張:「心靈延續」的信念以及其他一些比較隱晦的想法、行為與心態,都是人們為了減輕對「自我不存在」的極度焦慮,因而產生的反應。
恐懼管理理論的支持者認為,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一套秘密防禦機制,專門用來抑制對死亡的恐懼, 並讓我們在聆聽英國藍調歌手尼克.德瑞克(Nick Drake)的歌曲時,不會悲傷地蜷縮成一團。舉例來說,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我想要留下某種「永世不朽的象徵」,恐懼管理理論的支持 者可能會告訴你,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將稍縱即逝的思想具體記錄下來,好讓它的生命能夠超越我的血肉之軀,並且留傳後世(不過我要說的是,如果一年 後這篇文章還有任何影響力的話,我就要偷笑了)。
然而,包括我在內的一些研究人員則越來越傾向於支持另一種看法:由於自我意識的演化,人類必須面臨一 個全然不同的問題。我們的看法是,人類祖先有著一種強烈的錯覺,認為「心靈是不滅的」,而這個完全不理性的謬誤想法被我們如實承襲了下來。這個承襲而來的 認知架構,讓每個人打從一開始就無法理解,什麼叫做「心靈是不存在的」。
撰文╱貝林(Jesse Bering)
翻譯/謝伯讓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0年第104期10月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