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Yoshi 相當精采的評論!歧見深才好啊,扯起來才有趣(不過歧見也沒有真的那麼深,你前文的評論中有很多都是我贊同的,就不再討論了)!事實上,之前為了讓討論精簡所以避開了一些哲學上的問題像是懷疑論和心物問題等,所以談的有點畏首畏尾,有些關鍵用詞也就用有點模糊,結果不但還是無法避談這些問題,反而越談越複雜。以下我從一般認知科學家會採用的立場,來論證讀心機是可行的,我以論證的形式來寫,讓大家比較好攻擊一點。(記得先參考一下前兩篇文章<心靈狀態的內容與讀心機的未來>、<心靈內容、內在論、外在論、與讀心機>、和文章底下的評論)
讀心機是可行的,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四前提來做推論:
1. 外在世界存在。
2. 外在世界的資訊被腦所表徵。我們把這種表徵著外在世界資訊的腦狀態稱為「表徵狀態」(representational state)。
3. 當兩個不同的外在資訊(infoX 和 infoY)之間的差異夠大時,這兩個不同的外在資訊就會被兩個差異夠大的腦狀態(brainX 和 brainY)所表徵。換句話說,這兩個差異夠大的外在資訊會對應到兩個差異夠大的表徵狀態(或腦狀態、或物理狀態)。
4. 上述的表徵狀態既然是具備客觀物理性質的腦狀態,那麼原則上以機器去讀這些表徵狀態(或腦狀態、或物理狀態)就是可行的。只要兩個表徵狀態(或腦狀態、或物理狀態)之間的差異夠大、只要讀心機的算程夠強,那麼這兩個狀態即可被成功的區別開來。
根據上述四點,我們可以推論出:在已知的對應關係下(infoX 對應到 brainX;infoY 對應到 brainY;這個對應關係可以透過前文的第一點得知),當我們測量出某未知的腦狀態比較接近 brainX 這個腦狀態時,該未知的腦狀態就會有比較大的機率會對應到外在資訊 infoX。
我想上述的論證算是相當保守的論述。有爭議的地方如下(分別針對每個前提做質疑):
1. 外在世界是否存在?
2. 表徵理論、或是「預設外在世界存在」的「表徵實在論」是否正確?
3. 有沒有可能存在兩個差異夠大的外在資訊(水平線和垂直線),卻會被同一個腦狀態所表徵(例如看到水平線和看到垂直線時有完全相同的腦狀態)? 或者反之,有沒有可能同一個腦狀態,卻可以表徵兩種不同的外在資訊?又,有沒有可能同一個外在資訊,卻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兩種腦狀態?或者反之,有沒有可能兩種不同的腦狀態,卻可以表徵同一個外在資訊?
4. 技術上真的可行嗎?
以上四點都是可攻擊之處(當然不只四點),不過擁護讀心機者當然也可以反駁,我等有人攻擊了再幫忙反駁好了。以下只討論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
心靈再哪裡?
如果各位仔細看看論證中的四個前提,就可以發現這個前提中完全沒有提到「心靈狀態」(mental state)這個詞,其中關鍵的第三前提把焦點完全放在「外在資訊」與「腦狀態」之間的對應關係。這裡沒有明說的一點是:究竟一個「腦狀態」(或表徵狀態、或物理狀態)會不會有一個相對應的「心靈狀態」存在?
這一點其實是相當重要的一點,因為它關係到讀心機究竟在讀的是什麼?如果完全避開「心靈狀態」不談,而只談「外在資訊」與「腦狀態」之間的對應關係,那讀心機在讀的其實就是刺激(外在資訊)與反應(腦狀態)罷了,Yoshi 描述的很貼切:這與行為主義差不了多少(不過其實很多保守的、不願意多談心靈狀態和意識現象的科學家就是這個立場)。
如果想要更大膽一點、如果讀心機真的要號稱能「讀心」,就得要做以下的假設:腦狀態(或表徵狀態、或物理狀態)和心靈狀態之間要有某種程度的對應關係、或同一關係。我個人認為,讀心機擁護者可以從較弱版本的同一論出發:先預設一種「存在於單獨個體中」的「個別心靈狀態對個別腦狀態的同一關係」(token-token identity),也就是說,先預設 token-token identity 在每個人的身上都為真,並找尋經驗證據(現已有不少證據)。
接下來,他們可以以此為基礎來逐漸擴展,看看經驗證據是否足夠強到讓他們可以進一步的主張較強烈版的、但仍限制在單一個體中的同一論:類別心靈狀態對類別腦狀態的同一關係(type-type identity within subjects),也就是說,除了在甲受試者身上找到個別對個別(token-token identity)的對應關係之外,也看看能不能在甲身上找到類別對類別(type-type identity)的對應關係(目前也已有不少證據)。
再接下來,他們可以更進一步的主張最強烈版的、跨個體間都能成立的同一論:類別心靈狀態對類別腦狀態的同一關係(type-type identity across subjects),舉例來說,就是看看甲在痛時的腦狀態跟乙在痛時的腦狀態是不是同類型的腦狀態(目前也已有不少證據)。最後,如果真的不適用,換成主張功能論(functionalism)也罷(這部分有機會再談)。
我的看法是,或許實驗科學家的策略可以是一種且戰且走的策略,不需要一開始就跳進多空交戰的哲學戰場中,而可以先選擇一個比較保守、素僕的立場,然後在經驗證據的支持下逐漸修正即可。
延伸閱讀:
<心靈狀態的內容與讀心機的未來>
<心靈內容、內在論、外在論、與讀心機>
<Philosophy of Mind - Identity Theory>(對同一論等心靈哲學概念的簡單介紹)
<The Identity Theory of Mind>(對同一論的較深入介紹)
你從何而來的權利可以讀人的內心?
ReplyDelete未經允許. 踏進大門. 東翻西撿. 尾巴再評論一番.
糙了個處女感受凹凸不平的內徑推送完又嫌人血不夠多.
你讓不讓看你的筆記本? 我拷你硬碟回家慢慢品簫好不?
人有不被偷窺的權利.
信不信我滅了你.
有沒有讀心的技術, 跟有沒有讀心的權利, 是兩件不同的事.
ReplyDelete這裡大多只討論到讀心機在理論上是否可能, 至於延伸出的權利和法律的問題, 大家可以再討論看看. 我認為把他人的心靈狀態及其內容視為是私有財產並與以保護, 使人能擁有不受他人偷窺內心的權利, 基本上是很合理的.
最近較忙, 板上大概會閒置一陣子.
看到這句"哲學是個屁.誰也別裝逼".還以為韓寒又要鬥白樺了!
ReplyDelete一樓的仁兄還真嗆.光滅個博主沒啥意思.思想透過人們傳來轉去.要滅也要滅了千年哲學思想才行.
老子肉身早已腐朽! 但誰又滅的了俺的思想!?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