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09, 2006

發現 詮釋 改變世界 (留言區)



最近比較忙,寫文回文的速度整個石化。沒時間寫正經文,就把這個網誌的第一篇文章拿來當做留言版的祭文好了。以後大家要留言胡鄒之類的,就放在這篇的下面吧。

--

“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 the point is to change it.”

– Karl Marx(1818-83)

馬克思(Karl Marx)認為哲學家們徒為世界提供了多樣的詮釋,但卻忽略了關鍵在於能否改變世界。在1883年馬克思死後的百年之內,馬克思主義以政經改革和社會運動的形式席捲全球,短短數十年間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及其政權皆奉馬克思主義為圭臬。其衝擊的規模和速度非但空前,而且絕後,遠遠超越了人類文明史上任何一次的意識形態擴張。包括全盛時期的中亞伊斯蘭、西歐基督文明、與東亞佛教等宗教的擴張速度都難望其項背。

有趣的是,馬克思年輕時的信條正是 "The foundation of all criticism is the criticism of religion",如果馬克思親眼見証到以他為名的知識力量超越他所憎惡的宗教力量,或許在大英博物館中默默渡過大半輩子的他會倍感欣慰。

身為哲學家的馬克思不滿足於躺椅中的哲思,期望以知識和行動改變世界。而我身為科學工作者,則希望能前進知識與世界的邊境,探索並提供世界的新面貌讓哲學家和人類得以重新詮釋並進而改變世界。

科學、哲學與社會運動一如十五世紀的航海家、製圖家與西班牙皇權。航海家發現新世界,製圖家則從航海家獲得新大陸的資訊後詮釋並繪製世界的輪廓,皇權進而前進並改變新世界。在探索世界、知識和真理的途徑上,三者合作並進、缺一不可。

科學發現世界,哲學詮釋世界,知識改變世界。希望這裡能提供一個空間讓大家一起發現、理解、詮釋、批判、並以知識改變世界。

---------------------------------------------------------------------------------------------
以下開放留言和點文!!!!!!!!!!!!!!!!!!!!!!!

---------------------------------------------------------------------------------------------

關鍵字 翻譯 人才 人材 資料庫 應徵

8 comments:

  1. 搶到沙發!!!! 前面有位無名氏的提議不錯, 介紹一下大腦跟第二語言的學習應該會很有趣.

    ReplyDelete
  2. 那.......你要不要寫一下大腦跟樂器還有音樂的學習?
    ↑好,這個應該跟語言學習差很遠,可是我也想知道就是了

    ReplyDelete
  3. 如果有跟共感症相關的東西也「順便」寫一下,謝謝。或者指引我一條明路:P

    (有一種衝進日本料理店亂點泰國菜的感覺)

    ReplyDelete
  4. Can you discuss about "itching"? I am studying itching in uremic patients. Itching is presumed to be mediatated by CNS in chronic disease rather than your skin. BTW, my yahoo e-mail is broken. now I use yenling.chiu@gmail.com

    ReplyDelete
  5. 布朗...合約還有沒有問題?
    沒問題我要寄出去了啦。

    ReplyDelete
  6. 想更多了解无线电波,电磁波脑控技术,来我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50282562

    ReplyDelete
  7. 版主好,

    我是從綿羊部落格連過來的,是日文譯者,覺得這裡很有趣^^
    手邊剛好有本書[共感覚者の驚くべき日常],是譯自ichard E. Cytowic的[The Man Who Tasted Shapes],不知前幾樓的Loti所說的"共感",指的就是"共感覺"嗎?不好意思,我是學建築的,對認知科學一竅不通,但很有興趣,也喜歡Oliver Sacks的文章^^

    ReplyDelete
  8. 是的,共感指的就是共感覺,或稱聯覺。英文是 synesthesia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