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30, 2014
電完大腦,秒解九點謎?
你有辦法用四條或更少的直線(一筆劃完成),就把九個點通通連起來嗎?
一般大學生中,只有不到 5% 的人能在數分鐘內找到解法(解法在文末)。但是科學家發現,把左腦顳葉前端(left temporal pole)電一電(抑制該腦區)之後,很多人竟然就發現解法了!
在一項實驗中,33 位被電過的受試者裡,有 14 個找到解法。而 29 位對照受試者中,則沒有人找到解法。
科學家猜測,此腦區可能負責處理之前儲存和學習過的事物形態,因此,抑制此腦區,就能讓人跳脫既有的思考模式與框架。
大家想被電電看嗎?(... 考數學前一定要電一下啊!)
---
顳葉端的位置圖(綠色部位):
前陣子我在科學人有翻譯一篇《人腦強化器》,有介紹過這種跨顱直流電刺激(tDCS)的技術:http://cryofall.blogspot.tw/2014/05/blog-post_26.html
論文:Chi RP and Snyder AW. (2012). Brain stimulation enables the solution of an inherently difficult problem. Neurosci Lett. 515(2):121-4.
九點謎相關論文:
Lung, C.T., & Dominowski, R.L. (1985). Effects of strategy instructions and practice on nine-dot problem solving. JEP: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1(4), 804-811.
MacGregor, J.N. et al. (2001). Information-processing and insight: A process model of performance on the nine-dot and related problems. JEP: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27(1), 176-201.
解法在此:
更強解法:
Friday, July 25, 2014
人類對低音的節奏感比較好!
大家有無發現,低音樂器常常用來當節奏伴奏,高音樂器則是主奏?
其實,這個現象有心理學和生物學上的意義喔!
科學家發現,原來人類比較容易聽到低音的節奏改變。
科學家讓受試者聆聽一個組合音(由一個高音和一個低音組成),並以固定的節奏播放這個組合音,有時候,組合音中的高音會突然快 50ms ,有時候,組合音中的低音會突然快 50ms。
結果發現,當組合音中的低音突然快 50ms 時,腦電圖的反應比高音突然快 50ms 時強烈。這個發現顯示,大腦比較容易偵測到低音的節奏改變。
同樣的,當被要求用手指跟著組合音的節奏敲打時,受試者也比較容易跟隨低音的節奏改變來調整敲打頻率。
科學家還透過數學模型來模擬耳朵聽到低音和高音時的反應,結果發現,耳內的細胞在聽到低音的節奏改變時,會出現較強烈的反應。因此,這種反應可能是在耳朵中(還沒進入大腦前)就出現囉!
嗯,原來低音樂器常常被拿來當節奏伴奏,是因為大家對低音的節奏感比較好!那這個發現,能不能解釋「舞廳現象」呢:為什麼重低音的的節奏音樂比較能勾起大家跳舞的慾望?
Hove MJ et al. (2014). Superior time perception for lower musical pitch explains why bass-ranged instruments lay down musical rhythms. PNAS. pii: 201402039. [Epub ahead of print]
Wednesday, July 09, 2014
高手盲點(定勢效應)
是「老狗變不出新把戲」,或是「舊愛還是最美」?原來是大腦對熟悉方法的偏執,讓我們看不見其他可能的選擇。
撰文/畢拉里(Merim Bilalic)麥克勞(Peter McLeod)
翻譯/謝伯讓
定勢效應是指大腦傾向採用熟悉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並頑固地忽視其他可能的方法。心理學家早在1940年代就發現了這種心理現象,但直到現在才對它的機制有深入了解。最近一項追蹤眼球運動的實驗發現,精通棋局的棋手,反而對於棋盤上其他可能更好的下法視而不見。
在 1942年的一項經典實驗中,美國心理學家路琴(Abraham Luchins)要求受試者以假想自己裝水或倒水的方式去解開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例如,想像手上有三個空水壺,容量分別是21、127 和 3 單位,然後設 法把水在水壺之間倒來倒去,以得到剛好 100 單位的水。操作次數沒有限制,但是每次盛裝或倒出的水量都必須是這三個容器的容量之一。正確的方法是先裝滿 127 單位的水壺,再用這個水壺倒滿21單位的水壺,原先水壺的水量便剩下 106 單位,最後再裝滿並倒空 3 單位的水壺兩次,就可以得到 100 單位的水了。
路琴讓受試者嘗試好幾個問題,每個問題都可以用類似的「三步法」解開,受試者也都很快完成。但接下來,當他給受試者一個可以用更簡單、更快速方法解答的問題時,受試者卻沒發現較簡單的解法。
這一次,路琴要受試者利用 23、49 和 3 單位的水壺得出 20 單位的水。答案很簡單吧?只要...
人生的「歷史終止」錯覺!
年輕時愛不釋手的刺青,為何多年後會反悔?你是否曾經作過一些當時覺得很得意的事,但是現在卻不以為然?為什麼人常常做出一些事,會讓將來的自己後悔?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吉伯特(Dan Gilbert)認為,人之所以常常會做出一些會讓自己將來會後悔的事,是因為人們總以為,自己現在的喜好在未來不會改變,而會一直持續下去。這就是所謂的「歷史終止」錯覺。
儘管往回看時,人們會發覺,現在的自己比過去的自己改變很多,但是,或許是因為缺乏想像力,人們似乎難以想像自己會在未來出現很大的變化,並因此誤認為自己現在的喜好和決定一定也會被未來的自己所喜歡。
但是,這只是錯覺啊!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我們一直在改變。大家醒醒吧!
-------
Quoidbach, Jordi; Gilbert, Daniel T.; Wilson, Timothy D. (2013-01-04). "The End of History Illusion". Science 339 (6115): 96–98. doi:10.1126/science.1229294
吉伯特的 TED 演講(英文):http://www.ted.com/talks/dan_gilbert_you_are_always_changing
Wednesday, July 02, 2014
啦啦隊效應!?
社交秘技:混在人群中,會讓自己變美變帥!?
在影集《追愛總動員》(How I Met your Mother)中,男主角巴尼曾經提出所謂的「啦啦隊效應」,就是啦啦隊員們一群人站在一起,乍看之下每個都很美,但是一個一個拉出來看時,卻都是普普而已。
UCSD 的心理學家佛爾(Ed Vul <--- 強者我朋友!),最近做了一個心理學實驗,證實了啦啦隊效應的確存在!他請受試者對許多大頭照進行吸引力評分,這些大頭照,有時是單獨呈現,有時是放在群體照中呈現,結果發現,在群體中的大頭照果然比較具有吸引力!
如上圖所示,單獨的大頭照,得到的評分比群體中大頭照得到的評分低。
因此,大家如果想要看起來變帥變美,就趕快把大頭照換成群體照吧!還有,去夜店時,記得約幾個朋友當綠葉喔!
ps. 封面這張圖... 每個隊員單獨拉出來看,怎麼還是都很美啊? @@
Walker D, Vul E. (2014). Hierarchical encoding makes individuals in a group seem more attractive. Psychol Sci. 25(1):230-5. doi: 10.1177/0956797613497969. Epub 2013 Oct 25.